\01

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阿卡斯塔片麻岩 (Acasta gneiss)

 

阿卡斯塔片麻岩(Acasta gneiss)亦稱為冥古宙石英閃長片麻岩 (Hadaen tonalite gneiss), 屬於中深度變質岩, 年齡為35.8億~40.31億年, 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由該時期的基性地殼部分熔融和水化形成的變質岩。
標本尺寸: 2.93厘米
X 1.64厘米 X 2.8厘米, 重量 4.09克, 表面經打磨而方便觀察岩相結構。採於加拿大西北部黃刀鎮(Yellowknife)以北300公里的阿卡斯塔河(Acasta River)地區。

 


 

華夏大地的地質標本

 

青藏高原 (Tibetan Plateau)

   

(左) 石灰岩 : 西藏 那根拉山口, 海拔 5189米, 館藏編號: NGCN-20140401
(右) 麻粒岩 : 西藏 念青唐古拉山, 海拔 4575米, 館藏編號: NGCN-20140404


 

   


(左) 石灰岩 : 西藏 納木錯, 海拔 4732米, 館藏編號: NGCN-20140408
(右) 石灰岩: 西藏 拉薩, 海拔3652米, 館藏編號: NGCN-20140432


     


(左) 石灰岩: 雲南 玉龍雪山 (橫斷山脈), 館藏編號: NGCN-20130102
(右) 蛇綠岩: 雲南 白馬雪山 (橫斷山脈), 館藏編號: NGCN-20130109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銜接部
(Joint area btween Tibetan Plateau & Yungui Planteau)

蛇綠岩: 雲南 虎跳峽 (橫斷山脈), 館藏編號: NGCN-2013004


雲貴高原 (Yungui Planteau)

紅土: 雲南 大理賓川縣, 館藏編號: NGCN-2016012


黃土高原 (Loess Planteau)

(左) 自然濕黃土: 山西 大同市 靈丘縣, 館藏編號: NGCN-2017014
(右) 自然風化黃土: 山西 大同市 靈丘縣, 館藏編號: NGCN-2017021


天然黃土: 甘肅 蘭州市 城關區, 館藏編號: NGCN-2017028


戈壁沙漠 (Gobi Desert)

   

(左) 戈壁石(鳳棱石): 內蒙古地區 戈壁沙漠, 館藏編號: NGCN-2016015
(右) 沙漠玫瑰石: 內蒙古地區 戈壁沙漠, 館藏編號: NGCN-2016020


風棱石: 新疆地區 戈壁沙漠, 館藏編號: NGCN-2016042


東北平原 (Northeast Plain)

化石泥岩: 遼寧  北票市 上園鄉, 岩體上包含一隻完整的聖賢孔子鳥 (聖孔儒鳥) Confuciusornis sanctus Hou et al., 1995., 館藏編號: NGB-081z


華北平原 (North China Plain)

黑雲母角閃斜長石片麻岩: 山東 泰山, 對於泰山本身是否屬訴華北平原有一定爭議性, 但大多數認為它是華北平原的最高點, 也可說是山脈和意義上的平原地域接合部分。館藏編號: NGCN-2011023


   

(左) 擬斑狀花崗岩 (燕山花崗岩) : 河北  北京市 昌平區 軍都山 , 館藏編號: NGCN-GW01
(右) 白雲岩 (灰岩) : 河北  北京市 昌平區 軍都山, 館藏編號: NGCN-GW02


長江中下游平原 (Yangtze Plain)

頁岩: 江蘇 南京 紫金山頭陀嶺, 海拔425米, 館藏編號: NGCN-2013041


東南丘陵 (Southeast Hills)

丹霞地貌 (Danxia landform)

    

(左) 礫岩: 廣東 韶關市 陽元山, 海拔 ~150米, 館藏編號: NGCN-2016082
(右) 粉砂岩: 廣東 韶關市 陽元山, 海拔 ~150米, 館藏編號: NGCN-2016071

附註: 以上兩個標本由己故好友贈送, 編者睹物思人, 內心倍感唏噓

 


 

圖版:香港前第四紀地質勘察計劃(地質層組)

 

香港地質層組之岩石標本產地位置
 
Part I: Specimen Locality of Hong Kong Geological Formations


A.平洲形成層(Ep)   B.吉澳形成層(Kk)   C.赤洲形成層(KiD.八仙嶺形成層(Kp)
E.糧船灣洲形成層(KkhF.清水灣形成層(KkwG.大廟灣形成層(KkuH.摩星嶺形成層(Krd)
I.大灘海峽形成層(KrlJ.檳榔灣形成層(Krp)   K.孟公屋形成層(Krm)   L. 鷓鴣山形成層(Krc)
M.鴨脷洲形成層(Kra)   N.娥眉洲形成層(Krn)   O.荔枝莊形成層(Jll)   P.大嶼山火山岩群未分層組(Jlu)
Q.西流江形成層(JtlR.大帽山形成層(JtmS. 城門形成層(JtsT. 鹽田仔形成層(Jty)
U.屯門形成層(JuV.大澳形成層 (JoW.赤門海峽形成層(JcX.大埔海形成層(Pt)
Y.落馬洲形成層(Csl)   Z.元朗形成層(Csy+. 黃竹角咀形成層(Db)

INVESTIGATING PROJECTS FOR PRE-QUATERNARY GEOLOGY OF HONG KONG 2008~2016 
 
Copyright (c) Acta Scientrium Ngensis, MMXVI


地質層組 (Geological Formation)

為了用於局部地區岩石或地層分類的基本地質單位。地質學者根據岩石的物理與化學特點分出來的一系列岩石作為代表, 作為單一的單位來識別及進行地質圖填圖之用, 其學術名稱為 "Formation", 關於上述名詞的中文譯名, 台灣與大陸已經有著很大的差異: 在大陸的文獻中差乎統一稱為 "組"; 台灣則譯為"層"。本文編者認為詳譯為 "形成層" , 其概念性較為明顯, 故此本文所述形成層, 即相當於"組(大陸)"或 "層(台灣)" 之同義詞。 在香港地質的研究範疇內, 花崗岩類一般以分布主要地區的名稱相結合來定名, 例如: 青山花崗岩 (Tsing Shan Granite)。但如果一個形成層由各種不同類型的岩石, 例如分布於新界西, 以屯門谷為中心的鄰近地區大體以礫岩、凝灰岩和安山岩等的交互層組成,那麼就把它稱作形成層, 即屯門形成層 (Tuen Mum Formation)。
地質學中的形成層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段, 段也可按地理名稱和(或)岩性(岩石類型)名稱定名。如果幾個形成層有某些共同的確定的特徵,就可以把它們叫作一個群(Group),例如大帽山形成層(Tai Mo Shan Formation) 屬於荃灣火山岩群(Tsuen Wan Volcanic Group), 群是已經識別出來的最大的岩石單位。

迄今為止, 香港的地層被認為由25個形成層及兩個未被分組的形成層構成, 也就是本文描述的核心範圍。


地球歷史的時空 ~ 地質年表 (Geologic Time Scale)

1756年約翰•雷曼(Johann Lehmann)提出將地層分類的建議, 此舉是為了研究自然歷史的需要, 把沉積在地質柱狀剖面的所表示的岩石所經歷的時段, 人為地賦予名稱, 使得方便地進行科學研討。
年表的設計完全依賴岩石記錄被認為是其變化輻度最容易識別的一些地質事件, 所以, 地球的造山運動和罪海洋位置的變化的時期一般被認定為代和紀的界線標誌。雖然如此,但是這樣的巨變很多時候僅局限於某陸地塊中發生, 不足代表地球的平均變化, 因此, 依照岩石中化石組合順序的對比和重疊才是現今劃分界線的基本法則。
由於地質年表(下略稱年表)中的時間單位和被劃分的岩石單位的名稱相同, 例如寒武紀時期(850~540mya)的意義和寒武紀岩石相同。
年表中最大的時間單位是代, 代下分紀, 紀下分世; 必須說明, 年表雖有時間的概念, 也就是說, 當獲悉該化石是何代,紀或世的遺物, 間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時間(當然是很粗略的估計值), 事實上, 年表的時間單位是完全人為性劃分的, 和日曆中的年月日不同, 它不能使人了解每個代, 紀或世經歷的準確時間。
年表中各個代,紀和世都有自己的名稱,用於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質時空的發展程度, 一般以首先研究它們時期岩石的地點來命名, 現將十分重要的各個名稱概述於下:

代:
新生代 ----- 現代生物的時期。
中生代 ----- 中等進化生物的時期。
古生代 ----- 古代生物的時期。
元古代 ----- 久遠的原始生物的時期。
太古代 ----- 初始生物的時期。
冥古代 ----- 生命現象伊始的時期。

紀:
寒武紀 (Cambrian) ----- 取名於拉丁文Cambria, 即威爾斯。
奧陶紀 (Ordovician)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 (奧陶部落)。
志留紀 (Silurian)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 (志留部落)。
泥盤紀 (Devonian) ---- 名稱來自英國德文郡 (Devonshire)。
石炭紀 (Carboniferous) ---- 名稱自來大不列顛群島的含煤的岩石 。
二疊紀 (Permian) ---- 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武省(Perm)。
三疊紀 (Triassic) ---- 來自拉丁文 "三" (Trias)。
侏羅紀 (Jurassic) ---- 取名於法國與瑞士之間的汝拉山 (Jura Mountain)。
白堊紀 (Cretaceous) ---- 取自拉丁文 Creta, 意指白堊。
第三紀 (Tertiary) ---- 第三個衍生物。
第四紀 (Quaternary) ---- 第四個衍生物。

寒武紀的化石十分堅硬, 生物體己完全石化; 奧陶紀、志留紀泥盤紀及石炭紀的生物體雖然已經石化, 但岩層顯然較為疏鬆, 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及白堊紀的生物遺骸其骨質仍清晰可見, 是一種半石化結構, 礦物質的侵入使得骨骼成分產生很大的變化。
代表新生代的第三紀及第三紀更新世的生物骨骼石化情度很少, 有些被人發現時裸露於岩石上, 與基與石層毫無親和性。全新世是代表2百萬年至現代的時空。

地質時代  Period 年齡 Age (百萬年前 Mya)
新生代
Cenozonic
第四紀
Quaternary
全新世 Holocene 0.01

香港境內己發現代表有關地質年代的層位

更新世 Pleistocene 2
第三紀
Tertiary
上新世 Pliocene 5.2
中新世 Miocene 23
早第三紀
Early Tertiary
新漸世 Oligocene 35
始新世 Eocene 57
古新世 Palaeocene 65
中生代
Mesozoic
白堊紀 Cretaceous 146
侏羅紀 Jurassic 208
三疊紀 Triassic 245 存疑
晚古生代
Palaeozoic
二疊紀 Permian 290  
石炭紀 Carboniferous 363
泥盤紀 Devonian 409
早古生代
Early
Palaeozoic
志留紀 Silurian 439

代表有關地質年代的層位在香港境內未發現

奧陶紀 Ordovician 510
寒武紀 Cambrian 540
元古代
Proterozoic
震旦紀 Sinian 850
元古代晚期 Late P 1000
元古代中期 Middle P. 1600

元古代早期 Early P.

2500

太古代
Archaeozoic
  3800
冥古代 4600

上表中 年齡 一欄的閱讀法必須舉例說明: 和各紀 / 世相鄰的年齡數未代表該紀 / 世的起始時間單位, 上列的數字表示該紀 / 世的結束的時間單位數。例: 白堊紀起自146mya (1億4千5百萬年前), 終止於65 mya(6千5百萬年前), 餘此類推。


香港的地質史及各層組

地質年代

形成層 地質事件 形成之岩層

第三紀
Tertiary

平洲形成層 (Ep)

湖泊沉積 鈣質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及隧石

白堊紀
Cretaceous

後火山活動時期之沉積岩 吉澳形成層 (Kk) 河流沉積 白堊紀紅層(含角礫岩及礫岩)
赤洲形成層 (Ki) 白堊紀紅層(礫岩、砂岩及泥岩)
八仙嶺形成層 (Kp) 白堊紀紅層(砂岩及粉砂岩)
滘西洲火山岩群 糧船灣洲形成層 (Kkh) 中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最第三期火山活動, 亦為未期之火山活動, 侵入岩漿的溢出形成多種較年輕花崗岩類。 六角柱狀凝灰岩(代表岩層)
清水灣形成層 (Kkw) 斑狀玻璃質凝灰岩(代表岩層)
未分組 (Kku) 流紋岩(其中一種岩層)
淺水灣火山岩群 摩星嶺形成層 (Krd) 中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最第三期火山活動, 此時為香港地質史上火山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期, 侵入岩漿的溢出形成多種花崗岩類。同時沉積物亦被引入形成大陸區內的封閉湖泊及內海中 粗晶屑凝灰岩(代表岩層)
大灘海峽形成層 (Krl) 粗晶屑凝灰岩(代表岩層)
檳榔灣形成層 (Krp) 流紋帶狀粗面安英岩(代表岩層)
孟公屋形成層 (Krm) 泥岩及砂岩夾雜粉砂岩
鷓鴣山形成層 (Krc) 條紋斑雜凝灰岩流紋帶狀粗面安英岩
鴨脷洲形成層 (Kra) 細火山灰玻璃狀凝灰岩(代表岩層)
娥眉洲形成層 (Krn) 細火山灰玻璃狀凝灰岩(代表岩層)

侏羅紀
Jurassic

大嶼山火山岩群

荔枝莊形成層 (Jll) 中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最第二期火山活動, 除了確立荔枝莊形成層外, 位於大嶼山區域由於侵入岩漿的溢出形成多種花崗岩類。的大部分岩層迄今仍未作系統性之分組 粗晶屑凝灰岩來夾泥岩、凝灰質砂岩及礫岩
未分組 (Jlu) 弱熔結凝灰岩(較有代表性岩層)

荃灣火山岩群

西流江形成層 (Jtl) 中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最早期火山活動, 包括4個形成層的地層紀錄, 以矽酸鹽中介物為主的岩性結構。侵入岩漿的溢出形成年代較遠的花崗岩類。 帶狀流紋安英熔岩(代表岩層)
大帽山形成層 (Jtm) 粗晶屑凝灰岩(代表岩層)
城門形成層 (Jts) 粗晶屑凝灰岩(代表岩層)
鹽田仔形成層 (Jty) 灰晶屑凝灰岩(代表岩層)

早期至中期

屯門形成層 (Ju) 中侏羅紀未期, 出現了香港首次的大規模火山噴發, 產生了安山岩及礫岩, 真正的陸地形成 角礫狀安山岩、青磐岩化安山岩及礫岩等
大澳形成層 (Jo) 約1億7千萬年前(中侏羅紀), 由於深海海水的退卻, 出露了陸地及深水湖泊, 各種沉積岩堆積層出現 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包括少量蕨類及以原始裸子植物為主的生物群化石
赤門海峽形成層 (Jc) 從相鄰的兩個形成層皆出現褶皺及扭曲的岩層得知當時曾發生過較大規模之地殼運動。 岩性與大埔海形成層相似, 但是其中所含化石卻不大相同; 以香港菊石為代表的幾種菊石的發現確定了這個形成層的獨立性

二疊紀
Permian

大埔海形成層 (Pt)

於遠離海岸的平寧深水海洋中的還原環境下沉積而成 色調較暗的頁岩、粉砂岩、砂岩、泥岩及海灘岩等,其中包括不少原始海相生物群化石

石炭紀
Carboniferous

落馬洲形成層 (Csl) 可能於三億年前於平寧的淺海中堆積形成 變質岩(千枚岩、石墨岩及砂岩等)
元朗形成層 (Csy) 保存於地底的地層(所知不詳) 大理岩

泥盤紀
Devonian

黃竹角咀形成層 (Db) 沉積在古大陸三角洲形成, 被認為是香港最遠古的地層 一系列顏色較淺的砂岩、礫岩、粉砂岩及頁岩組成,其中含有原始蕨類和海相生物化石


黃竹角咀形成層 (Db)

異 名 : 黃竹角咀組
英 文 名 稱 : Bluff Head Formation
年 代 : 距今約 4億 1700萬年至3億5400萬年前的泥盤紀沉積岩, 香港已知最遠古的地層。
分 布 : 新界北部: 船灣白沙頭洲黃竹角咀(0 米 至 8米或以上, 上部與八仙嶺形成層相接)、馬屎洲及馬鞍山局部地區。
岩 性 : 淺灰色細至粗粒石英砂岩, 紅褐色粉砂岩, 底部夾雜灰白色石英卵石礫岩。

 

 

船灣 淡水湖
A. 粉砂岩, 船灣 淡水湖, 館藏編號: HKR-0902060(1)
B. 粗粒石英礫岩, 白沙頭咀, 館藏編號: HKR-0901059


化石紀錄:

A. 近小原始蕨  Protopteridium cf. minutum Halle,
             (館藏編號: HKF-0902006)  j 生物學特徵

B. 帶 蕨 Taeniocrada sp.,
             (館藏編號: HKF-9002008)  j 生物學特徵

C. 香港溝鱗魚 Bothriolepis sp.,
             (館藏編號: NGI-F008165)  j 生物學特徵


其他館藏:
l 大擬鱗木 (?) 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 (Sze) Sze, 船灣 淡水湖, 館藏編號: HKF-0902007A
l 大擬鱗木 (?) 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 (Sze) Sze, 船灣 淡水湖, 館藏編號: HKF-0902007B
l 大擬鱗木 (?) 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 (Sze) Sze, 船灣 淡水湖, 館藏編號: HKF-0902007C
l 粗粒石英礫岩, 白沙頭, 館藏編號: HKR-0901059
l 粉砂岩, 船灣 淡水湖, 館藏編號: HKR-0902060


元朗形成層 (Csy)

異 名 :  元朗組、馬鞍山形成層
英 文 名 稱 :  Yuen Long Formation
年 代 : 距今約 3億 5400萬年至2億8000萬年前的石炭紀變質沉積岩。
分 布 : 出現於新界北部之元朗(市區以及鄰近地區、朗屏: -90米 至 -140米, 新田 </= - 90米  至  -144米) 至天水圍, 以及新界東部之馬鞍山( ~ -120米 ~ -180米) 地區。
岩 性 : 迄今未發現出露地表, 僅出現於地底, 從鑽孔中方可獲得標本。華南地區發現的大理岩與本形成層很相似 ( Huang 1978 及 Bennett, 1984)。

 

 

元朗區 (建築工程中之地下深層鑽孔樣本)
l中粒至粗粒 白漢玉大理岩 (馬田段,  Ma Tin Member), 元朗, 館藏編號: HKR-0902074
l幼粒 白雲石大理岩, (朗屏, Long Ping Member) 元朗, 館藏編號: HKR-0902074(1)

馬鞍山 (在地質運動事件中以火山角礫岩的模式被帶到近地表的矽卡磁鐵礦層, 採礦時散落在癈石堆中 )
l 中粒至粗粒 白漢玉大理岩 (馬鞍山段, Ma On Shan Member), 館藏編號: HKR-0902074(2)A/B


落馬洲形成層 (Csl)

異 名 :  落馬洲組
英 文 名 稱 : 
Lok Ma Chau Formation
年 代 : 
距今約 3億 5400萬年至2億8000萬年前的石炭紀變質沉積岩。
分 布 : 
新界西北: 由屯門落馬洲 ( </- -90米 至 >/= -140米, 露出地表的岩層亦廣泛出現 ), 以及大磨刀島小磨刀島
岩 性 : 
本形成層一般覆蓋在元朗形成層之上, 分兩部分: 上部岩層以變質砂岩夾雜礫岩, 下部變質粉砂岩, 千枚岩及石墨片岩。

 

 元朗南部的小山丘
千枚岩 天水圍 丫髻山, 館藏編號: HKR-0902062(1)


其他館藏:
l 千枚岩, 天水圍 丫髻山,  館藏編號: HKR-0902062


大埔海形成層 (Pt)

異 名 :   大埔海組、吐露港形成層
英 文 名 稱 :
Tolo Harbour Formation
年 代 :
距今約 2億 9000萬年至2億4800萬年前的二疊紀沉積岩。
分 布 :
僅見於大埔馬屎洲 ( ~ 0米 至 25米 )丫洲東涌新市鎮附近亦有, 但不露出地表。
岩 性 :
灰白色至赤紅色粉砂岩和砂岩, 夾雜有灰黑色泥岩, 及少量海灘岩。

 

大埔 馬屎洲
A. 粉紅色至蒼灰色鈣質砂岩、粉砂岩及夾雜礫石及石灰石之泥岩, 馬屎洲,  館藏編號: HKR-0901051
B. 鐵質結核, 馬屎洲, 館藏編號: HKF-0901011


 化石紀錄:

 A. 齒狀u蓋貝 Uncisteges crenulata (Ting),
             (館藏編號: HKF-0901003)  j 生物學特徵

 B. 多孔苔蘚蟲 Polypora sp.
             (館藏編號: HKF-0901002)  j 生物學特徵


其他館藏:
l 頁岩, 大埔 馬屎洲, 館藏編號: HKR-0901052
l 沙灘岩, 大埔 馬屎洲, 館藏編號: HKR-0901053


丫洲位處於大埔海(現泛稱為吐露港, Tolo Harbour)之中心, 故有Centre Island 之英文名稱, 近岸的地層以大埔海形成層為主的頁岩、石英砂岩為主, 以及零碎的凝灰岩塊(鹽田仔形成層),  曾有人將此組岩層定義為"丫洲島組"(可解讀為 "丫洲形成層")但現已棄用, 雖然就化石的產物與馬屎洲不同, 惟以岩性而言其分別是不大的

T

 

大埔丫洲的化石紀錄:
左: 荷達樹(示葉片) Cordaites sp., (館藏編號: HKF-0903013A)  j 生物學特徵  
右: 荷達樹(示莖部) Cordaites sp.,  (館藏編號: HKF-0903014A)  j 生物學特徵



赤門海峽形成層 (Jc)

異 名 :  赤門組
英 文 名 稱 : 
Tolo Channel Formation
年 代 : 
侏羅紀早期沉積岩層。
分 布 : 
船灣淡水湖附近的八角仔(~0米至 75米, 下部與黃竹角咀形成層相接)、鳳凰笏馬屎洲西岸深涌角泥涌大棠(元朗南部)
岩 性 :
灰白色至赤紅色粉砂岩, 夾雜有灰黑色泥岩, 按原始定義表明該地層含有香港菊石屬( Hongkongites)兩品種, 但迄今為止, 有關化石僅發現於八角仔鳳凰笏泥涌

 

大埔西貢泥涌
粉砂岩,  泥涌, 館藏編號: HKR-0902050


 化石紀錄:
 A. 香港菊石 Hongkongites hongkongensis Grabau,  (館藏編號: HKF-0902001), 泥涌  j  生物學特徵
 B. 澎花蛤 Torastarte sp.,  (館藏編號: HKF-0902004), 泥涌  j 生物學特徵
 C. 近月形假類殼菜蛤 Pseduomytiloides sublunaris Chen,  (館藏編號: HKF-0902005), 泥涌 j 生物學特徵


其他館藏:
l 粉砂岩,  大埔 馬屎洲, 館藏編號: HKR-0901050(1)
l 泥岩,  大埔 西貢泥涌, 館藏編號: HKR-0902071


大澳形成層 (Jo)

異 名 :  大澳組
英 文 名 稱 : 
Tai O Formation
年 代 : 
侏羅紀中期沉積岩層。
分 布 : 
大嶼山西部(散頭: ~0米至20米, 上部與城門形成層相接) 至大澳東北部海岸深涌角企嶺下海以西地區
岩 性 : 
灰白色至赤紅色厚砂岩層, 夾雜有灰白至灰黑色粉砂岩。

 

大澳 狗伸地
灰色至赤紅色細粒砂岩及粉砂岩, 大澳 狗伸地, 館藏編號: HKR-0902038(1)


    

化石紀錄:
A. 近網葉蕨 cf. Dictyophyllum sp.,  [館藏編號: HKF-0902010(A)], 大澳 狗伸地   j 生物學特徵

B. 毛羽葉  Ptilophyllum sp.,  (館藏編號: HKF-0902009), 大澳 狗伸地    j  生物學特徵

C. 特爾馬葉 Tyrmia sp.,  (館藏編號: HKF-0902012), 大澳 狗伸地  j  生物學特徵

D. 耳羽葉(羽片)  Oztozamites sp.  [館藏編號: HKF-2004019], 大澳 狗伸地 

E. 槳葉  Eretmophyllum sp. [館藏編號: HKF-2004017], 大澳 狗伸地 

 



屯門形成層 (Ju)

異 名 :  屯門組
英 文 名 稱 : 
Tuen Mun Formation
年 代 : 
中侏羅紀早期(約 1 億 8100萬年前 )火山岩層
分 布 : 
新界西北部, 但露出地表的岩層僅見於屯門的西區及北區, 厚度可能超越 2000米。
岩 性 :
安山岩、凝灰岩夾雜凝灰角礫岩及層凝灰岩

 

屯門北部
A.  角礫狀安山岩, 屯門河田村: 岩石標本局部已青磐岩化館藏編號: HKR-0901044(2)
B.  礫岩, 屯門 青山寺, 館藏編號: HKF-0412003


鹽田仔形成層 (Jty)

異 名 :  鹽田仔組
英 文 名 稱 : 
Yim Tin Tsai Formation
年 代 :
侏羅紀時期 ( 約 1 億 6450萬年前)火山岩層
分 布 :
主要出現於吐露港沿岸(模式產地: 鹽田仔: 100米至300米, 下部與大埔海形成層相接; 上部與城門形成層相連)、新界西部及大嶼山(東北部、西部及南部)、青衣港島南部(鶴咀赤柱)、南丫島
岩 性 :
含火山灰粗晶屑凝灰岩

 

丫洲大埔鹽田仔
A. 粗晶屑凝灰岩, 大埔 鹽田仔, 館藏編號: HKR-0901034(1)
B. 灰晶屑凝灰岩, 大埔 丫洲, 館藏編號: HKR-0905034(2)
C. 灰晶屑凝灰岩, 水口灣(南大嶼山), 館藏編號: HKR-0901034(3)


城門形成層 (Jts)

異 名 :  城門組
英 文 名 稱 : 
Shing Mun Foramtion
年 代 : 
侏羅紀時期 ( 約 1 億 6470萬年前)火山岩層。
分 布 : 
大帽山(城門水塘: 0米至400米, 上部與大帽山形成層相接; 下部與鹽田仔形成層相連 )、吐露港北新區域、大嶼山西部及南部、青衣沙頭角船灣
岩 性 :
粗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礫岩及粉砂岩

 

荃灣 城門水塘
A.  粗晶屑凝灰岩, 大埔 大美督 汀角路, 館藏編號: HKR-0901061)
B.  粗晶屑凝灰岩, 大埔 深涌碼頭, 館藏編號: HKR-0901061(2)
C.  灰晶屑凝灰岩, 荃灣 城門(鉛礦坳段), 館藏編號: HKR-0908061(3)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