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冠郵票
序言: 三十年執著皇冠郵票的收集旅程
1995年那個仍然瀰漫住舊日情懷的澳門,筆者在八十年代已經認真踏入集郵世界,目標好明確是要搵齊澳門第一套具有象徵意義的「皇冠郵票」,那時候對於好多集郵愛好者來講,這套郵票不單止係郵政歷史的開端,也是澳門城市記憶、時代背景同殖民象徵見證,憶念開始初時,手頭上只得長輩留下來舊郵票,還沒有了解收集皇冠郵票收集有幾多困難!皇冠郵票是澳門最早期發行,絕大部份已流失民間,當年市場上流通也不多,價錢自然水漲船高。很多郵票友都也說「諗住搵齊一套太破費,不合經濟原則!」。但係,不屈不撓係集郵人每當有拍賣會、古籍店或郵品展覽,見到有皇冠郵票內心也特別精神爽利。當然只能觀看而已,隨着了解行內的遊戲規則,收集的方法以由全套變為彈攻,即是逐步拼湊出來當中亦有樂趣。
第二代郵政局( 左 ) 與利為旅酒店( 右 ) ,即今京都酒店與中國銀行大廈。( 約一八九零年 ) Os
Correios deMacau (à esquerda) e o Hotel Riviera (à direita), actualmente o Hotel
Metrópole e o Banco da China (porvolta de 1890) (圖片來源: 延陵科學綜合室檔案室)
從南灣花園遠眺大砲台( 約一八九零年 ) 可次見到加辣堂街和水坑尾街交界處 (澳門首座郵局的所在地) / Fortaleza do
Monte vista doJardim de S. Francisco (por volta de 1890) 。
前方是加辣堂街和水坑尾街交界處 (澳門首座郵局的所在地) /南灣花園( 約一八九零年 ) Jardim de S. Francisco (por volta de 1890) 。(圖片來源: 延陵科學綜合室檔案室) 葡萄牙帝國首套郵票於1884年發行,其背景與目的是建立並完善葡萄牙殖民地的郵政系統,尤其是澳門等殖民地的郵政管理。當時,葡萄牙在殖民地的郵政尚未完全自主,部分快遞使用其他地區的郵票,如香港郵票,而葡萄牙帝國希望通過發行自己的郵票來加強管控和統一郵政服務。首套郵票的設計以葡萄牙皇冠為主題,象徵葡萄牙王權和帝國主權,宣示葡萄牙在殖民地的統治和影響力。發行這套郵票不僅是為了郵資需求,也是葡萄牙帝國在殖民地進行文化與政治認同的象徵,通過郵票傳遞帝國的權威和形象。此外,這些郵票主要在殖民地使用,強調了它們的殖民地身份,並推動殖民地郵政的自主運作。隨著時間發展,葡萄牙在殖民地的郵票設計和發行逐漸豐富,包含紀念事件和展示地方特色,但首套郵票的初衷以郵政建設和帝國象徵為核心,從1884年3月1日起,郵政署開始使用可黏郵票,並在加辣堂街和水坑尾街交界處設立一個簡陋的郵局,澳門正式成立郵政局後( 又稱郵信館 ) ,設有局長蘇沙,職員包括一個出納主任和三個郵差。 皇冠郵票設計與發行
澳門政府按第11號訓令《澳門郵政服務臨時指令》公告,於1884年2月29日,澳門政府依照國際郵盟( 萬國郵政聯盟 ) 的規定模式成立郵政廳,隨即於1884年3月1日正式發行第一套郵票,即皇冠郵票。此舉標誌著葡萄牙殖民地澳門郵政體系的正式建立與運作。澳門皇冠郵票是由葡萄牙里斯本鑄幣廠印製製作的。是澳門郵政史上重要的法律與制度起點,這套郵票於1884年3月1日首次發行,設計者是安東尼奧·法蘭尼·基勒( Antonio Fragoso Gil ) ,郵票圖案以葡萄牙皇冠為主,象徵葡萄牙王權與統治權威。法律依據方面,當時的郵政設立及郵票發行是根據葡萄牙政府及國際郵政聯盟相關規章,澳門作為葡萄牙殖民地內的行政措施,遵守葡萄牙法律及國際郵政條約。在現代相關法律中,郵票及郵資憑證的製造和發行由專門法規規範,首套皇冠郵票共有9枚,面值範圍從5厘士( REIS ) 到300厘士( REIS ) 不等,採用單色印刷,紙質分為薄紙、中薄紙和光滑紙三種,無水印,齒度有12度和13度兩種。
( R1 ) * 皇冠郵票第一組1 1884 — Perf. ½ (Des.Augusto
Fernando Gerad) COROA PRIMEIRA SERIECROWN FIRST ISSUE CAT.N. FACE VALUE CALOURS
( R2 ) 1884 編號7號加蓋改值郵票 SELO
N.° 7 COM SOBRETAXA LOCAL
( R3 ) 編號4及6號加蓋改值郵票 1885-
Perf.12 ½
( R4 ) *皇冠郵票第二組 1885- Perf.12
½2《COROA》 SEGUNDA SERIE "CROWN" SECOND ISSUE
( R5 ) 編號4及16號加蓋改值郵票1885- Perf.12 ½
SELOS N. ° 4 E 6 C/SOBRETAXAS N. ° 4 AND 6
( R6 ) 1887一編號7、8及21號加蓋值郵票 SELOS N.
° 7.8 E 21 C/SOBRETAXAS N. ° 7.8 AND 21
( R15 ) 編號2及12號加蓋改值郵票( 皇冠 ) 1902-(
1 NOV.) - Perf. 11 ½ SELOS DE COROA N. ° 2 E 16 葡萄牙帝國殖民地統一用票
里斯本印刷廠以凸版印刷為主要技術,結合多種紙質和齒度,滿足不同殖民地郵政需求。這種集中印製方式顯示了葡萄牙帝國對各殖民地郵政系統的管理統一性。除了澳門,類似的皇冠郵票設計也在其他葡萄牙殖民地中出現,葡屬印度( 印度的葡萄牙殖民區 ) 、葡屬非洲部分地區,如安哥拉( Angola ) 和莫桑比克( Mozambique ) 、葡屬南美部分地區( 較早期,後來逐漸改革設計 ) 這些殖民地在發行的郵票上都採用了類似的皇冠圖案,象徵葡萄牙王權,反映葡萄牙官方的統治象徵。這些郵票的發行時間多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具體年從1870年代末至1890年代,葡萄牙多個殖民地陸續發行以皇冠為主題的郵票,澳門的1884年皇冠郵票屬其中一環,反映葡萄牙殖民地郵政系統的統一設計風格與運作模式.一直持續到20世紀的不同階段,伴隨著各地的政治變動和郵政制度的發展。 皇冠郵票的散失從自然損耗
1884年澳門皇冠郵票首套在集郵界被視為非常稀有且珍貴。發行時間距今超過140年,屬於早期殖民地郵票,全套僅有9枚,印量相較現代郵票非常有限,且已停止使用超過百年,現存的未使用郵票與實寄封極為罕見,特別是貼有皇冠郵票的實寄封,市場價格高昂,收藏界視其為澳門郵政歷史中極具代表性的稀世珍品,多次於國際拍賣展現高價成交,郵票具多樣紙質與齒度版本,變化多且有收藏價值,1884年澳門皇冠郵票在集郵領域是難得的珍郵,其稀有度及歷史價值皆屬頂級,深受集郵愛好者珍藏。1884年澳門皇冠郵票的稀有性由多個因素決定,發行年代久遠:發行於1884年,是澳門最早期的郵票,距今已超過140年,歷史價值極高。印量有限,首套郵票僅印製少量,且部分面值郵票更因印製技術及需求限制數量有限。紙質與齒度多樣:郵票紙質有薄紙、中薄紙、光滑紙三種,齒度又有12度及13度兩種,變化多且其中某些版本特別罕見。原始完整品稀少,未使用且保存完好的郵票和蓋銷郵票極為罕見,特別是全套或實寄封保存數量有限。歷史背景獨特:澳門皇冠郵票是葡萄牙殖民地時期的代表郵票,具有明顯的歷史及文化意義。假票辨識,市場存有少量冒牌“Fournier”假票,真品辨識難度增加,真品更加珍貴。多次版本改版,1885年及後年有多次加蓋改值及添印,原初版更具收藏和投資價值。使得1884年皇冠郵票在集郵圈中被視為極具稀有性和代表性的珍品。歷史郵政紀錄中,或者有部分大批郵票或文件因行政處理、檔案保存政策或戰亂等因素而銷毀或遺失,這對1884年澳門皇冠郵票的現存量造成影響。 澳門皇冠郵票在澳門歷史上的象徵意義
澳門郵政局成立百周年( C44 ) 澳門郵票百週年紀念 1984 (1 Mar.) Centenary of Macau StampsP.123/4 40a. (圖片來源: 延陵科學綜合室檔案室) 澳門皇冠郵票在澳門歷史上的象徵意義,主要象徵殖民時期的官方權威與統治象徵:皇冠圖案代表葡萄牙王權,是澳門第一套官方郵票,體現了當時殖民政府的政權與管理,標誌澳門郵政制度的正式建立:1884年發行皇冠郵票,是澳門郵政服務制度現代化的開始,標誌澳門郵政廳正式運作。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澳門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處,皇冠郵票集葡萄牙殖民特色與澳門獨特歷史背景於一身成為文化象徵,集郵與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源:作為百年郵政歷史的起點,皇冠郵票在集郵界備受推崇,是研究澳門歷史及葡萄牙殖民影響的重要實物證據,象徵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郵票作為國家或地區象徵,皇冠郵票承載著澳門人對過去殖民歷史的認知與文化傳承。因此,澳門皇冠郵票不僅是郵政工具,更是澳門歷史、文化及身份認同的象徵,具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澳門郵政局慶祝成立百周年
1860年由葡萄牙寄往殖民地澳門信件。
(圖片來源: 延陵科學綜合室檔案室) 1884年澳門正式成為萬國郵政聯盟會,澳門的郵件空運始於20世紀30年代,采用航空運輸郵袋,至1937年,泛美航空的“飛剪號”航線開始運送郵件至澳門。1929年新馬路郵電局大廈落成,郵局遷入新址,進一步擴展郵政設,自1955年以來,郵局逐步增設郵政分局並推行多樣化服務,過去上世記中業《澳門年鑑》往刊登郵筒數量大約20多個,分佈在水坑尾、板樟堂街、草堆街、關閘口、康公廟前地、沙梨頭海邊街、快艇頭街、花王堂街、、嘉路米耶圓形地( 即三盞燈 ) 、得勝馬路、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 即荷蘭園 ) 、東望洋街、西坑街、燒灰爐口、風順堂街、下環街、河邊新街、火船頭罅些喇提督大馬路到八十年代澳門郵筒已增加至40個,郵政局當年分別以單車、電單車、貨車等到各區郵筒收集郵件工作,在街頭設置郵筒,主要爲了方便市民投遞平郵信件,因而,郵筒多設於人口密集之地、交通要衝之處,且隨着居民區的變遷而增加郵筒數量、更改郵筒地點,目前全以往本澳交通不及如今繁盛,郵筒給居民不少方便,郵政局對收郵件甚爲重視,昔日澳門郵差都穿黃色制服,非常具有體制。與香港一樣井井有條毫不遜色。
( R7 ) 税票加蓋改作郵票1887— ( 20 Oct. )
— Perf.12½ SELOS FISCAIS COM 《CORREIO 》E NOVOVALOR EM SOBRECARGA REVENUE STAMPS
SURCHARGED AS POSTAL STAMPS 1962-1980年郵電廳臨時接管澳門廣播電台,並重組郵電統,1980年澳門郵政局升格為郵電司,專門經營郵政及電信業務。同時在科技方面也不斷創新,包括電子認證與數碼通信等,1984年,澳門郵政局慶祝成立百周年,當年也發行了紀念郵票。1984年澳門郵電司發行了一套“郵票發行一百周年”紀念郵票以慶祝這一重要里程碑。這套郵票的設計巧妙採用了澳門首套郵票的“皇冠”圖案,形成了具有“票中票”特色的紀念性設計。
( R18 ) “加路士一世”加蓋「臨時」郵票1902-(
1-12Nov.) 1898/1900 SELOS DE D.CARLOSI (1898/1900) COM SOBRECARGA D.CARLOS I
STAMPS SURCHARGED 《PROVISIONAL 》 正文部分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