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青銅戣 (無胡蜀式戈), 商代後期至西周初期(大約前11 世紀), 全長25厘米, (延陵檔案室藏)

銘刻於殷商時代 (公元前 14 ∼ 前 11 世紀)甲骨上的符號泛稱為甲骨文), 被認為是中華文明史上最早的有系統性文字, 也就是說: 它們是中國文字的原型。甲骨文的用途, 是間接在用於占卜之甲骨中, 故又稱為卜辭, 占卜官(稱為貞人)在經灼燒示兆後的甲骨上, 刻上該項問卜的命題及結果等的記錄, 以資日後查核之用, 與現今的標籤相似, 主要是起著描述或備忘等作用。從甲骨文起源於代晚期直至西周初期近三百餘年之後神秘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直近1899年被發現, 期間三千多年其實物並似乎消失於世, 僅從史書中有略述而矣! 這種炙手可熱的文化遺物自然成為了學者們爭相收藏的項目, 期間出現大量膺品, 據聞多藏於日本。根據新近文獻紀錄: 現時共發現約十萬片[2], 其中香港 89 片, 分別藏於兩所高等學府及香港藝術博物館。但是, "片"的定義是沒有嚴重定義的, 其中一學府收藏的數"片", 其殘缺程度與 "殘片" 無異, 但仍算是1片, 令人費解。

雖然甲骨文是 "奇貨可居"之物, 但未常見於骨董市場, 而且收藏的人也很少, 基本上是沒有直接途徑可尋的。 河南省安陽是"甲骨文之鄉"之稱, 現今存世的甲骨絕大多數便是發現於此, 雖然經過百年的採挖, 大片的遺物已經被出土及保存, 但是那些滄海遺珠般的殘片, 當地農戶也如百年前的處理方法, 售予識貨之人, 我們也仿王懿榮劉鶚等甲骨學者依樣畫葫蘆,  有幸獲得 13 個殘片, 經反覆鑑定無訛後, 進行對文字的解讀及斷代, 按現時的分析結果顯示: 殘片分別屬於第一期(武丁及以前三位王的統治時期)及第二期(祖庚祖甲的統治時期), 除其中一片為無文甲骨及其他一片的文字未能讀外, 其他各片絕大多數的文字已經解讀, 隨著資訊的增加, 我們可能把尚未能辯識的文字之謎解開。


二零零九年十月廿


殷商甲骨文的發現

 

 

自古以來, 中國人把在地下挖出來的大型動物的骨骼(很多是動物化石)稱之為 "龍骨", 主要用作醫藥; 按《神農本草經》載: 龍骨能治咳逆瀉痢便血或驚癲癇等。其中在河南省安陽小屯殷墟遺址中發現了不少有銘刻痕跡的獸骨及龜甲, 也被稱為 "龍骨"而被中藥店收購並銷至全國的大城市中。在漫長的歲月中, 被當作藥用而被摧毀的有銘甲骨之數量已經不可考證, 這些舉措直至代末年, 當甲骨文認定為古代文字後才告終止。 同時, 部份販賣古物的商人, 因為看中了甲骨同為古的緣故, 便順帶將之與其他物品一併向收藏者推銷。有位叫范維卿古董商人, 得知他的同鄉山東省濰縣陳介祺, 有名善識金石的學生, 可能對甲骨有興趣, 故此, 通過氏的聯繫, 范維卿於1899年秋甲骨售予的學生, 亦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 ~ 王懿榮 (山東福山人, 字正儒, 號廉生, 生於1845年, 後世稱之為甲骨文之父 )。

王懿榮首先以每片2兩銀的價格從氏購入甲骨 12 片, 1990年再售予氏 100 多片, 第三次共 800~900 片, 其中僅有全骨1版, 上刻有52字, 是次以二百金的代價全部買下, 第四次又買下百多片, 故而共收藏計約 1500 片。由於發現地農戶最初僅將甲骨售予, 而又僅轉售給, 對甲骨的研究與提供, 僅是之間的事而矣! 王懿榮得到甲骨後不久, 便考訂甲骨上的刻銘是代的文字, 並識知甲骨實際上是當時的卜骨。

 

1900年 6 月,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室及大部分大臣們愴惶逃竄, 本屬文官的王懿榮卻被任為京師團練大臣, 負責守護京城, 同年 7 月 20日, 氏帶兵抵抗聯軍, 因為裝備及人數懸殊, 東門終告失守。王懿榮兵敗撤回自己的大宅中, 急忙寫了絕命書: "主懮臣辱, 主辱臣死, 於止知其所止, 此為近之。"

之後曾先後嘗試吞下二錢金屬及仰藥自殺失敗, 最後遂率夫人及長媳跳井殉國, 年僅 55 歲!


大清黃龍旗

布質, 手縫旗幟, 尺度為109厘米 x 130厘米, 兩面以油彩繪龍。 這面旗原收藏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一家古董店的閣樓內, 據分析這很可能為八國聯軍時期被士兵帶往美國, 致使此旗能夠回歸中國, 征雲君為此作出不少努力, 特此誌述。藏於延陵科學綜合室(近代史研究支部)。



甲骨學的發展

王懿榮由首先從范維卿手中獲得甲骨至身死報國 時僅短短約 10 月期間, 對甲骨文的斷代及研究方向對後來的研究者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1902年, 王懿榮的次子王漢甫為了償還債務, 將絕大多數的甲骨藏品(約 1000多片) 售予文學家劉鶚 (1857 ~ 1909, 字鐵雲, 著名遊歷小說《 老殘遊記》的作者 ), 之後劉鶚又以各種途徑搜集甲骨, 共計 5000 多片。在羅振玉( 1866 ~ 1940 )的提議下, 氏選取了其中的 1058 片(大多數是王懿榮的舊藏)進行拓摹,  譜成了最重要的甲骨學巨著之一 —《 鐵雲藏龜》 之後研究甲骨的人逐漸增加, 其中不乏有外國學者, 以日本為最。自室遜位期間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散失於國外的甲骨數量達 26700片, 分別保存於日本拿大英國美國德國俄羅斯瑞典瑞士法國新加坡比利時韓國

1949 年中共建政後, 胡厚宣郭沫若主編了《甲骨文合集》十三卷, 選錄了包括流散國外的甲骨共 41956 個拓片, 按董作賓提出的甲骨的斷代法, 及卜辭的性質劃分為 21 個小類進行分門別類的描述, 為現今甲骨學最為完善的拓摹紀錄, 這無疑是為研究甲骨學一部巨著

 

完整的甲骨卜辭  [引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 —甲骨卷》, 第 16,17 頁(編號  028 正 及 反)]

 


中國大犬儒郭沫若與「甲骨四堂」

所謂「甲骨四堂」, 就是指郭沫若(1892 ~ 1978 左起一)董作賓(1895~1963 左起二)羅振玉( 1866 ~ 1940  左起三)王國維(1877~1927 左起四) 四人: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 筆名沫若,  字鼎堂, 福建汀洲人, 為中國新詩的奠基者、國學大師、甲骨學者、考古學者及 "唯物史觀學"學者(實際上是馬克思哲學); 1912年在父母的強迫下與張瓊華完婚, 僅 5 天後便離家棄妻往成都, 1914年流學日本,  1916年與佐藤富子結婚, 1927年撰寫過聲討蔣中正的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 加入共產黨, 並流亡日本 。1937年戰事爆發, 郭沫若對第二任妻不辭而別日本, 並刻意與她斷絕夫妻關係, 回國後不到一年便搭上了于立群, 並於 1939 年結婚, 此外他與之胞姊于立忱有染。1937年回國 後為了討好民國政要, 不久便向汪精衛獻媚, 並向蔣中正負荊請罪, 並發表對氏歌功頌德的《蔣委員長會見記》, 被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 1948年內戰期間, 氏因甲骨文的研究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10月中共建政, 1949年11月, 擅於觸摸聖意的郭沫若寫了《我向你高呼萬歲 - 為史達林壽辰所作》一詩, 1950年發表《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外蒙古獨立?》一文, 號召中國人應站在大公無私地立場, 祝賀外蒙古獨立, 而且“向外蒙古人民告罪”。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郭沫若於初期曾受到批判, 為了逃避迫害, 他一次全局否定自己學術成就:

 "在一般的朋友、同志們看來,我是一個文化人,甚至於好些人都說我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什麼歷史學家。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桿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些東西。按字數來講,恐怕有幾百萬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標準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

1967年, 他發表《做一輩子毛主席的好學生》言論, 並向江青獻媚, 使他避開了瘋狂的民眾之迫害, 但是他的兒女卻沒有這麼好運: 1968年次子郭世英北京農業大學紅衛兵抓去刑訊逼供,不久從四樓墜下而死; 196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的三子郭民英,在文革期間精神受刺激自殺身亡。

郭沫若先後被中共政權任為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聯主席兩職位, 並曾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等職。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病逝於北京

郭沫若對甲骨學之研究固有其重要的貢獻, 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但縱觀他的一生, 似乎可以作出以下結論: 一個有深厚的學問根基的儒子, 當他祗利用其才華作為謀私幌子時, 真質上他是一個忘恩負義, 巧言令色之徒, 如此之類, 何不能不教人齒冷? 這祗可稱之為犬儒而矣!

 [左圖: 郭沫若在書頁上的簽署, 延陵圖書館藏編號:  848.4 NGL013(2071,特藏)]

郭沫若以外, 不少學者對羅振玉的學術成就產生疑問, 甚至有說氏的不少學術見解乃由盗摹王國維的成果, 這是否因為是盲目的保皇派有關, 便不得而知了, 這是未代皇帝溥儀在其著作《我的前半生》中對羅振玉其人的描述也和上述基本一致。王國維是位有學問的國學大師, 在文學、美學、哲學及考古學等皆有成就, 但是於1927年6月2日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留言 之後在北京昆明湖投湖自盡, 對於他自尋短見的原因, 迄今仍眾說紛紜。

董作賓先生不僅提出對甲骨文斷代的分期系統, 奠定了甲骨斷代法的基礎, 此外他對甲骨文的描摹法及把甲骨文引入軟筆書法的理念等學術成就, 堪稱為繼王懿榮以後, 最值得後人景仰的學者之一。

 


甲骨卜辭的來源及使用

 

信仰的盛行

三千多年的人類為了面對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 對於其認為是世界的主宰 ~ 神, 產生了無比的敬畏( 崇神, 或稱尚鬼), 為了討好神的歡心, 他們將狩獵得來的畜牧動物、奴隸, 甚至族人在祭祀儀式中殺死, 自以為此舉可以把祭品直接向神奉獻, 神收到 "禮物" 後便稱心如意, 從而不對人間發難, 這才可以保證人類生活得以安寧, 在祭祀中進行殺戮的儀式稱之為犧牲, 被殺者自然便是犧牲品了。

人類認為透過祭祀儀式可以與神交往, 犧牲祗是"交"的過程, 那麼 "往" 是通過問卜來達成, "往"在祭祀的儀式中佔著極重要的作用, 是神向人宣示及預告將來的訊息, 為了預知將來的能力, 便可以有效地禦敵及逃避天災, 乘時佔利及排除疾懮等, 這也是古今巫術存在的雖一立足點。

古人知道龜很長壽, 而且生命的繁衍能力也很強, 漸漸地便認為龜與神靈之間可能存在著一定的聯繫, 故有 " 靈龜 " 之說, 故此, 他們利用龜體上的 披甲作為與神聯繫的 "信物", 向神問卜並在骨板上示兆, 這種卜卦之法盛行於代的晚期至西周初期, 外此, 牛及其他動物的肩胛骨, 甚至人類的頭蓋骨都是問卜的媒體。


(左) 殷商祭祀中犧牲的無頭的"人牲"骸骨 (右) 祭祀坑中的 "人牲" 頭骨   [ 引自骨文與殷商人祭》]


一片已被使用過的卜骨 (館藏編號:  NGO-14)

卜與兆

所謂  "卜", 就是灼熱骨板所發出的聲嚮, 殷商人於春季將納貢的生龜殺死(攻龜), 或由當地收集的其他場動物(如獸類)的骨板, 經過整治削鋸及刮磨等工驟, 使之成為可用之卜骨。" 兆 "是一象形文字演化而來, 形象是骨板上經灼熱後形成的裂紋, 也便是"兆", 即是神透過卜骨向人所展示的 "指示"。為使 "兆" 可在卜骨上準確地顯示, 必須在厚薄不均的骨板背面(反面)上鑽鑿槽洞及圓洞, 這樣的結構才可在灼熱時產生明顯的卦兆。

灼龜(灼兆)

鑽鑿完成後的卜骨, 便可以開始占卜, 殷商人負責占卜的人, 稱之為貞人( ), 是代表殷商向神求卜的媒介。貞人在灼龜的同時, 一邊訴說所求之事, 一邊向神禱告, 此時用火灼燒龜甲板, 使之爆裂示 "兆", 之後按照兆紋的情況判斷吉卜。 至於吉凶兆之識別, 董作賓先生在《商代卜骨之推測》(1929)有描述, 本專題不作論述。

刻 辭

占卜示兆的卜骨, 經貞人解讀後, 便把問卜的具體事件紀錄在卜骨中, 以資日後查證, 可以證明殷商時期的社會已經高度系統化, 卜辭的出現, 可能是人類檔案學的雛型, 也是科學存證法理論的開端。刻辭可以在卜骨的正面光滑的部分或是示 "兆"的附近, 但不過刻在兆裂上, 以防破壞兆的完整性 ; 又可以在卜骨背面(反面)上沒有鑽鑿的位置上。刻辭一般用字之數目不多(十數至數十字), 由於骨板上可以刻辭的面積有各種因素影響刻字, 故此, 甲骨文的行文特點是多變性, 由於本室館藏之所有殘片僅得一字至數字, 對於甲骨文卜辭的語法刻辭之部位及甲骨文例等縱然對甲骨學之研究固然重要, 但是已遠超越了藏品的可解釋程度, 故從略。

 


商代世系及甲骨文的斷代

商代時期 君 王 年代(公元前) 在位年數 貞人數 甲骨文分期斷代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

前期


(河南鄭州)

    、太丁、外丙、中壬
    太申
、沃丁、太康、小甲
   
己、太戊、中丁、外壬
   
亶甲、祖乙
祖辛
   
丁、南庚陽甲盤庚
1600 ~ 1300     -

後期


(河南安陽小屯村)

    盤庚(遷往殷之後)
    小辛                                                 1300 ~ 1251                50
    小乙
    武丁                                                 1250 ~ 1192                59
11 第一期
    祖庚
    武甲
6 第二期
    廪辛                                                 1191 ~ 1148                44
   
康丁
8 第三期
    武乙                                                 1147 ~ 1113                35
   
文丁                                                 1112 ~ 1102                11
0 第四期
    帝乙                                                 1101 ~ 1076                26
   
帝辛 (紂)                                         1075 ~ 1046                30
1 第五期
 公元前1045年, 周武王起兵伐紂, 於牧野和商發動大戰, 殷商滅亡, 肇建大周, 史稱西周。(初期甲骨占卜仍流行 周原甲骨)

 


殷商甲骨卜辭殘片館藏

延陵科學綜合室收藏的殷商卜辭甲骨殘片共 22 片, 除 NGO-12 字義不明及 NGO-13 為無文卜甲外, 其餘各片上的文字絕大多數已經被解讀, 這批殘片以第一期斷代時期(武丁及以前3代君王)為主, 亦為兩片屬第二期斷代時期(祖庚武甲), NGO-12尚有研究之空間, 但暫有頭緒解讀當中雜亂之條 紋,  NGO-13 由於沒有可靠遺跡以供研究, 故此不能作準確性的斷代, 但此假設為第一期至第二期期間之產物應該是可靠的

 

第一期 [盤庚(遷往殷之後)、小辛、小乙、武丁]

館藏編號:  NGO-01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可辯者 2 字

釋       文:  ()  天 : 由於骨板上刻字部分保存不全, 按行筆趨勢應為"天"字       
                
說文》: 天者, 顛也, 至高無上, 從 "一"、"大"
                
甲骨文字典》: 自羅振玉王國維以來皆據《說文》釋卜辭此字為天。
                 ()  兩劃等長為之" 二" 字, 此字從第1期~第5期的變化不大

 


館藏編號:  NGO-02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釋       文:   ( ) : 航行之意。
                
說文》: 斻, 方舟也, 從" 方" "亢"聲, 、古時 "斻"、"航"、"杭"  通用
                
甲骨文字典》: 象人持橈駕舟之形。

備       注:  雖然此字不全, 但甚有特徵, 按未缺失部分推測結論是可靠

 


館藏編號:  NGO-03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可辯識者 1 字, 右下角有刻文, 不可解

釋       文:  () 止: 
                
甲骨文字典》: 象簡化之人足形。1.人足, 2.方國名, 3.人名, 4. 祭名(通"祀" 字)

備       注:  筆劃與行筆結構完全與此字相同的字例未見於甲骨文字彚文獻, 由於此字未能完全被識破, 故而對於這片殘片的正確閱讀方向皆不能確定, 右下角的象形文字更難解讀  

 


館藏編號:  NGO-04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正面: 至少 3字; 可辯者 2 字; 背面(反面)似有刻字, 未可辯識
釋       文:   () :  此字於第一期至第五期的字形結構相似, 藏品雖然此字不全, 但甚有特徵, 按未缺失部分推測結論是可靠。 《甲骨文字典》:
 1.食也; 2.讀如祠, 獻食於先公、先妣或鬼神之祭。3: "司室"即 "祠室", 食神鬼之所; 4.遍祀先公、先王一周為祀, 亦稱司; 5:神祇名。
                   ()屮: 草木,說文》: 屮, 草木初生也, 象" | " 出形有枝莖也, 古文或以為艸字。《甲骨文字典
解作國族之名稱。

 


館藏編號:  NGO-05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左上方有灼痕
字       數:   1
釋       文:  () 羌: 從"羊" 從"人", 《說文》:羌, 西戎牧羊人也
甲骨文字典》: 族之祖先, 早期居於新疆辛店李洼一帶, 為殷商之敵國。1.人, 2.方國人, 3.地名
從第 1 期至第 5 期的甲骨卜辭中出現大量的 "羌"字, 除圖示較原始字形以外, 其變形十分繁多, 其中一個為以繩縛肩從火形, 是記載人被俘後被當作"人牲"奉神, 以繩縛著肩膀以火將之活活燒死的慘狀

 


館藏編號:  NGO-06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釋       文:  ()酉: 《說文》:  酉, 就也, 八月黍成, 可為酎酒, 象古文酉之形甲骨文字典》: 讀為酒, 薦酒之意, 2.用作地支之一, 為第十位。

備       注:  此字上下顛倒與 "且" 或 "祖" 接近, 但不相同, 故不為上述可能

 


館藏編號:  NGO-07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釋       文:   () 亡: 甲骨文字典》: 讀如"無", 字形象不明說文》: 逃也 殷墟甲骨學》: 象隱蔽之物, 字象人逃在隱蔽之處形, 本義為"逃", 引伸為 "無"

備       注:  甲骨文中此字之水平方向相逆仍是 "亡"字

 


館藏編號:  NGO-08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3字, 可辯識者 1 字

釋       文:  () 用: 《說文》:  用, 施行也, 從 "卜"從 "中"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從 "卜"(字體中間的"卜", 編者識)及"中"(圍著"卜"的結構, 編者識), "中" 指骨板, 從卜者, 表示骨板上已有卜兆, 卜兆可據以定卜可施行與否, 故以有卜兆之骨板, 表"施行"、"使用"之意 

 


館藏編號:  NGO-09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字

釋       文:  () : 此字無解, 參考[6], 此外, 此字有點 "陵" 的模樣, 但筆序略有異說文》:  陵: 大阜也, 從"阜" "夌"聲

 


館藏編號:  NGO-15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3字, 可辯識者 3字, 有完整的卜辭語法結構

釋       文:  (貞其)有來王, 可能是"君主將會到來"之意

                   () 有:  字形結構不明, 疑為"牛"的異體字, 蓋古以畜牛為有
                   () 來: 《說文》: 來, 所受瑞麥來麰, 一來二縫, 象芒束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
。 其意為返、還、至、將至、貢納等
                   () 王: 象刃部之向下斧形, 以主刑殺之斧鉞象徵王者之權威
。在卜辭中僅用於先公名號或是正在當權的王。

 


館藏編號:  NGO-18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字

釋       文:  () 堇: 如兩臂交縛之形, 為用於獻祭儀式中被殺殉的人牲, 到了第二期卜辭, 人形下有火形, 似以火燒人牲之狀, 之後"火"換為"土", 繼而產生"菫"字

 


館藏編號:  NGO-20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字

釋       文:  () 西: 如鳥巢之形, 說文》: 西, 鳥在巢上也, 日在西方而鳥歸

 


館藏編號:  NGO-22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獸骨?
字       數:  1 字

釋       文:  () 斗: 非字在簡體字中和"鬥"字相通, 其實此二字沒緣屬關係說文》: 斗, 十升也, 象形, 有柄。此字在卜辭中可能指北斗星, 於夕至翌日祭之。


 

第二期 (祖庚、武甲)

館藏編號:  NGO-10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可辯識者 2 字
釋       文:  ()貞: 《說文》:貞, 卜問也, 從 "卜"
"貝" 以為贄, 一曰鼎省聲甲骨文字典》:本象鼎形, 卜辭中常借以表示卜問之意, 因鼎形(第一期, 編者識)鍥刻不易, 逐漸簡化為此形, 以明其字用為卜問, 用於卜辭之命辭(即卜問內容)之前。
                 ()卯: 《說文》:說解不可據
。《甲骨文字典》: 1.用為地支之一, 第五位, 2.用牲法, 讀為劉, 3.地名, 4.人名。

 


館藏編號:  NGO-21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可辯識者 1字

釋       文:  NGO-10

 


館藏編號:  NGO-11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2字, 可辯識者 1 字


釋       文:  () "魚"字上有"八", 此字不見於
說文》, 《甲骨文字典》: 疑為祭祀活動。《漢語大字典》: 魞, 同鲃, 魚名, 屬鯉科, 分別於南及西南水流湍急的溪澗中。

 


館藏編號:  NGO-19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可辯識者 1字


釋       文:  () 如: 說文》: 如, 從隨也, 從女從口

 


 第四期~第五期 [武乙、文丁、帝乙及帝辛(紂)]

館藏編號:  NGO-16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有一個明顯的鑿跡槽
字       數:  共有8個文字, 全部皆可辯識

釋       文:   王己 ......  今月貞 ...... 卜癸賓 ......

                  ( )  由第一期 衍化而來, 見 NGO-15
                  ( )《說文》: 已, 中害也, 象萬物辟藏詘形也
。已承戊象人腹。
                  ( ) 象木鐸形, 象鈴體, 由此字之原形之下有"-"形, 象木舌, 殷商時代以木鐸發號施令, 發令之時即為今, 引申而為即時, 是時之義

                  ( ) 象半月之形, 因月虧闕之時較多, 故曼半月形有別為日, 又因有月之時為夜, 故此字又與夕字相通

                  ( ) NGO-10
                  ( ) 《說文》:
卜, 灼剝龜也, 象炙龜之形。」卜為兆之形, 卜兆先有直坼, 而後有斜出之裂紋, 裂紋或向上, 或向下, 卜人據此以判吉凶。
                  ( ) 《說文》: 癸, 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 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

                  ( )  賓: 上部如屋形, 下從人形, 從不少卜辭樣本中此字的下部還有"止"形, 表示有人自外而至, 象人在室中迎賓之形

 


館藏編號:  NGO-17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1

釋       文:   () 率: 象紋麻為索之形, 旁點為麻枲之餘說文》:率: 捕鳥畢也。象絲罔, 上下其竿柄也。

 


未能斷代及無字卜骨

館藏編號:  NGO-12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甲板
字       數:   不詳

釋       文:   不詳, 有待進一步研究

 


館藏編號:  NGO-13

尺       寸:  圖示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 甲 板
字       數:   未 見

 


館藏編號:  NGO-14

尺       寸:   圖中白色間條代表 1.0 厘米
質       料:   龜 甲 板
字       數:   未 見

一片已被使用過的卜骨: 右龜下側背甲部分, 長9 厘米, 寬 5.5厘米, 甲上未見文字, 但有鑿跡槽及鑽跡槽, 而且最少有兩個灼火點, 但祗有一個點有明顯示兆, 但兆紋不大明顯, 另一點則示兆不明顯,  或許因示兆不明此而被當時貞人棄掉, 作為廢片處理

 


主要參閱文獻

[1]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 著,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6/09.
[2]
骨文與殷商人祭》王平、[德] 願彬 著, 大象出版社, 2007/11.
[3]
《金石大字典
(一)、(二) 、(三)、(四)  [清] 汪仁壽篡著,  天津市古籍書店, 1982/10
[4]
甲骨文小字典》王本興 著, 文物出版社, 2009/06.
[5]
殷墟甲骨學馬如森 著,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7/09.   
[6]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 —甲骨卷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上海古藉出版社, 2007/07. 
[7]
甲骨文拓片精選 ~ 書體分類及臨摹指要》王本興 編著,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10. 
[8]
《漢語大字典》宛志文 主編, 湖北人民出版社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0/05.
 
[9]
《王國維考古學文輯》王國維 著,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鳳凰出版社, 2008/11.

[10]
走近甲骨學大師-董作賓(原著名: 平蘆影譜), 董作賓 原著, 董敏 編選,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7/12.
[11]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 Yin Xu (殷墟), New World Press &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 2007.
[12]
郭沫若生平,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