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香港一新發現的異蓋鱗毛蕨變種

Dryopteris decipiens var. diplazioides (H. Christ) Ching

征雲 及 翱鵰,  20057 7

 


 

  

 

謹以本論文獻給不畏艱辛的博物學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關鍵詞

大帽山異蓋鱗毛蕨 (迷人鱗毛蕨) Dryopteris decipiens (Hook) O.Ktze 、深裂迷人鱗毛蕨 [異蓋鱗毛蕨變種, Dryopteris decipiens var. diplazioides (H. Christ) Ching , 為避免讀者混淆, 以下章節亦以 "新紀錄變種" 來描述] 、 變種 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香港新紀錄


憑證標本

迄今為止, 香港已知的鱗毛蕨屬( Dryopteris )植物共9種 [3], 或 7 種 [6], 其中兩種據稱近一世紀僅有一個標本紀錄, 其餘一種的存在似乎有待考證,  一般接受香港存在有6種鱗毛蕨 我們的館藏紀錄囊括全部品種, 更可貴的是, 所有標本皆產自香港, 而且全為本室人員發現及採集
          柄葉鱗毛蕨 Dryopteris podophylla (Hook.) Kuntze
NSF-F45446
          黑足鱗毛蕨 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
NSF-F45492
          闊鱗鱗毛蕨 (杉氏鱗毛蕨)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th.) C. Chr. ex Ching:
NSF-F45463
          稀疏鱗毛蕨 Dryopteris sparsa (Don) Kuntze:
NSF-F45504
          變異鱗毛蕨 Dryopteris varia (L.) Kuntze:
NSF-F45593


提 要

我們最近在大帽山近緣山脈勘查香港原生蕨類品種中發現疑似異蓋鱗毛蕨 (迷人鱗毛蕨) 的變種, 同時本種的原變種亦在同一地點被發現。新變種經仔細鑑定, 初擬定為一種本地文獻仍未有紀錄異蓋鱗毛蕨變種, 據《湖南植物志》: 這個新紀錄變種的中文名稱為深裂迷人鱗毛蕨 [Dryopteris decipiens var. diplazioides (H. Christ) Ching],  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貴州日本。又據 有關描述香港蕨類的文獻顯示: 本變種不僅未見於香港, 而且在廣東未有發現, 但後者的資料仍需核實,  我們認為: 這個新變種的發現具一定的學術意義。


異蓋鱗毛蕨的分類學位置

蕨類植物門 PHYLUM PTERIDOPHYTA
       真蕨亞門 SUBPHYLUM: Filicophytina
            ●薄囊蕨綱 (真蕨綱) Class: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龍骨目 Order: Polypodiales
                    ●
鱗毛蕨科 Family: Dryopteridaceae
                           ●
鱗毛蕨屬 Genus: Dryopteris
                                  ●
異蓋鱗毛蕨  Dryopteris decipiens (Hook) O.Ktze.
                                                                                      Revisio Generum Plantarum 2: 812. 1891,
《湖南植物志》 1: 326; 319 pl.1-48: 6~7, 2004
                                                                                     
中國植物志 5(1): 191, 2000.: 模式標本採自福建
                                       ●
深裂迷人鱗毛蕨 (異蓋鱗毛蕨變種 = 新紀錄變種)  Dryopteris decipiens var. diplazioides (H. Christ) Ching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Ser. 8: 476, 1938,
《湖南植物志》 1: 327, 2004
                                                                                     
中國植物志 5(1): 193, 2000.: 模式標本採自貴州

(A) 新紀錄變種的葉上羽片的淺裂至半裂邊緣  (B)異蓋鱗毛蕨(原變種)葉上羽片淺鋸齒邊緣

從葉芽可以明顯看出新紀錄變種羽片的深裂特徵已經展現, 此可以證明其變異是先天性的。上小圖為幼葉, 下小圖為較成熟的小羽片

新紀錄變種的葉柄基部密被棕紅色鱗片


 

異蓋鱗毛蕨(原變種) Dryopteris decipiens (Hook) O.Ktze, ( = Dryopteris decipiens var. decipiens) 為一種產於高山地區的中型蕨類, 植株平均高60厘米, 具有粗而矮小直立或者斜升的根狀莖, 葉柄基部生有尖銳的披針形鱗片, 葉簇生, 柄呈禾稈色, 平均長度為20厘米 (12~28.5厘米)。葉片深綠色, 近革質, 有光澤。 一回羽狀,  羽片一般16對, 互生, 羽片向上漸彎, 邊緣波狀淺裂或有淺鋸齒狀, 基部呈心臟形, 具短柄, 柄上生有鱗毛。葉背上的脈理不清晰, 葉背僅可見, 呈羽狀, 各組分別有單一小脈4~7條, 除基部的一條小脈僅達羽片中部外, 其他小脈直達羽片的邊緣。孢子囊群呈圓形, 生於羽片側脈的中部, 和羽軸接近, 兩側各形成整齊的一列, 囊群蓋呈腎形。

深裂迷人鱗毛蕨(=新紀錄變種)  Dryopteris decipiens var. diplazioides (H. Christ) Ching 的基本構造雖與原變種基本相似, 但其羽片是明顯分裂的, 羽裂程度為淺裂至半裂(即裂至羽軸的1/2), 甚至近全裂。與原變種比較, 該變種的孢子囊群在羽片上排列整齊性會隨羽裂程度的加劇而變得雜亂。


結 論

新紀錄變種大帽山近緣山脈生境

本室發現了這個新紀錄變種, 使我們十分興奮, 如果廣東暫未有紀錄是實屬時, 香港可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分布點。由於七月一日發現它時適值雷雨交加, 不能詳細勘察, 最近我們又到在其生境再進行仔細考察, 氣溫高達攝氏34度, 其種群完全適合酷熱的環境, 可見它是極為耐日光曝曬的品種, 以其小種族在生境點的分布及生長情況觀之, 它是香港的原生植物是可以肯定的。新紀錄變種雖然生境雖然比較偏僻, 但不難發現, 由於它與鄰近的蕨類如柄葉鱗毛蕨(Dryopteris podophylla (Hook.) Kuntze)黑足鱗毛蕨 (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 )闊鱗鱗毛蕨 (杉氏鱗毛蕨,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th.) C. Chr. ex Ching )以及其原變種等蕨類品種極為相似, 不易被人察覺之緣故而被忽略


主要參考文獻

[1] 吳兆洪秦仁昌著中國蕨類植物科屬誌 ,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1
[2] 秦仁昌 邢公俠編輯中國植物志第 3卷第1分冊, 
[3] 吳兆洪等《香港植物誌: 蕨類植物門》(Flora of Hong Kong - Pteridophyta),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2003
[4] 郭城孟著,《蕨類圖鑑: 台灣三百多種蕨類生態圖鑑》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11
[5] 李建宗、陳三茂、林親眾 主編,《湖南植物誌》[第一卷] 總論 蕨類植物門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12
[6] 香港植物標本室編, 《香港植物名錄 = Check List of Hong Kong Plants 2004》,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04/08
[7]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編,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一冊,  科學出版社, 1972/02
[8] 秦仁昌, 毛蕨科 ~ 蕨類植物的一新科, 植物分類學報第 10 卷第 1 期, 1965/01.
[9]  M. L. So,  Hong Kong Ferns, Urban Council, HK., 1994
[10]  H.H.Edie, Ferns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8


        


本網頁中所有圖片及文本受延陵科學綜合室版權保障
All images and text on this page are copyright protected  © Acta Scientrium Ng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