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現香港獨有亞種蝴蝶
珀酣弄蝶是雌雄同型種類
延陵格物研究
二零零四年十月十六日

關鍵詞:
馬鞍山地域; 珀酣弄蝶 Halpe paupera walthewi Devyatkin, 2002;
新亞種; 雄性性標
分類位置:
●昆蟲綱 Class: Insecta
●有翅亞綱
Subclass: Pterygota
● 內翅總目 Superorder: Endopterygota
●鱗翅目 Order: Lepidoptera
●錘角亞目 Suborder: Rhopalocera
●弄蝶總科 Superfamily: Hesperioidea
●弄蝶科 Family: Hesperiidae
● 酣弄蝶屬 Genus: Halpe
●珀酣弄蝶 Halpe paupera walthewi Devyatkin,
2002, 香港弄蝶科新種, 獨有亞種
標本要述:
館藏編號: NGIN-L34-158, 暫被認為是香港獨有的亞種, 模式標本(NSC Internal Type specimen); 符合國際定義的地理模式標本 (Topotype
specimen)。
研究目的:
印證酣弄蝶新品種發現論文(見參考論文節)對香港新亞種的描述。
命名辭源:
Halpe paupera walthewi Devyatkin, 2002, 種名 "paupera" 一辭來自"貧苦" 或
"乞丐"之意, 亞種名"walthewi" 來自Walthew氏。
標本採集地點及時間:
馬鞍山地帶, 海拔600米, 2004年。
生 境:
地質結構主要是赤鐵礦 (Fe2O3)、少量磁鐵礦 (Fe3O4)、矽卡岩礦床、砂礫及貧瘠泥土。
植物類群主要光籜箬竹 Indocalamus herklotsii 群落及其他禾本科(Poaceae)為主, 其次有杜鵑花科(Ericaceae)、山毛櫸科(Fagaceae)等植物。
昆蟲動物族群為直翅目成員及膜翅目胡蜂屬(Vespa spp.), 鱗翅目中有較為稀見的大斑尾蜆蝶 (Dodona egeon)及鋸粉蝶(Prioneris
thestylis), 而雙色帶蛺蝶 (Athyma cama)為香港紀錄中的孤點, 其他常見品種如青鳳蝶 (Graphium
sarpedon)、鶴頂粉蝶(赤翅頂粉蝶)(Hebomia
glaucippe)及黎桑矍眼蝶 (Ypthima lisandra)等。
概 述:
雄蝶, 性斑長0.5厘米,位於CuA2區, 平均闊0.1厘米, 前翅自基部至頂區未端長1.7厘米, 後翅基部至外緣長1.3厘米;
複眼直徑0.2厘米, 觸角基部至鈎彎基部長0.8厘米, 頭部長0.2厘米, 下唇鬚呈鮮黃色; 胸部長0.7厘米; 腹部長0.8厘米,
腹上有褐色和鮮黃色相間的絨毛。全身大體呈深褐色, 後翅腹面基部披有金黃色幅射狀鱗粉,背部披金綠色體毛, 但祗在強光下才明顯;
前後翅腹部的亞外緣皆有一列金黃色斑塊(8個獨立斑塊組成), 背面則無。前翅背、腹兩面中室內有兩個半透明斑塊, R4、R5、M3及CuA1區室各有一個斑塊,
面積順序增大且圍成弧形, 後翅腹面中室近M1+M2區有一個大型向內的箭標形斑塊,
背部則無斑而整個後翅皆呈單一的深褐色。前、後翅的但背、腹兩面的外緣有白色廓邊。肢體上半部呈黃色, 而下半部呈褐紅色。
根據研究及觀察有關雌蝶照片[4]顯示, 我們可以猜測: 雌雄體型是有差異的。雄蝶體型較纖幼,
胸腹交接的腹部是明顯下陷而呈蜂腰形, 雌蝶腹部畸為膨大, 這也是其他屬弄蝶的特點。此外,
雄蝶後翅前緣較雌蝶為混圓, 這種微少的差異似乎祗能從比對標本才容易識別 (E.Ng et al., 22 X NSC14)。

本室收藏的光籜箬竹Indocalamus
herklotsii標本
| 光籜箬竹(Indocalamus
herklotsii McClure) - 珀酣弄蝶的寄主
亦稱為糭巴箬竹, 稈高一般為 1~2 米, 直徑 0.3~0.6厘米, 節間近實心,
光滑無毛; 葉枝各有葉片2-3片。稈籜宿存, 鞘革質, 有光澤, 邊緣披有纖毛, 籜耳常缺, 剛毛很少。葉片的葉鞘有隆起的條紋, 葉舌極之矮小,
先端近截形; 葉片近革質, 一般披針形, 長15~30厘米, 闊 2.5~5厘米, 葉背上有長方形脈絡。
本種為香港原生竹類之一,
其種名為紀念香港大學 G. A. C. Herklots教授而得名, 僅見於馬鞍山、扯旗山及大嶼山,
一般生於疏林下及灌叢中, 馬鞍山種群很大, 山脊至山峰皆有分布。 |

珀酣弄蝶 Halpe paupera walthewi
雄性性標
結
論:
由於原論文研究主要對象為雌蝶, 雖然本地官方文獻[4, p.122~123]為一部十分出色的專著
,
可惜用於描述雄蝶的標本不太清晰, 難免使人誤解本種為雌雄異型, 雌蝶較雄蝶的鱗色更為亮麗, 而雄蝶斑紋則呈隱性而暗淡缺乏光澤,
NGIN-L34-158無疑是首個發表較完好的雄蝶標本紀錄, 相信標本可以正式確認珀酣弄蝶的雄蝶模樣,
無論色澤及紋斑在各翅上的相應位置是基本一致,因此珀酣弄蝶無疑是雌雄同型。同時我們欲解剖其交配器,希望獲得更多本種上有關雄蝶的資料, 但為求保存標本的完整性,
最終放棄。
主要參考文獻:
[1]
Halpe paupera Devyatkin, 2002; Atalanta 33 (1/2): 129, pl. IV, f.
5-6, TL: C.Vietnam, Thanh Hoa, Xuan Mu, loc. Xuan Lien, 300m
[2]
Halpe paupera walthewi Devyatkin, 2002; Atalanta 33 (1/2): 131, pl. IV,
f. 7-8, TL: Hong Kong
[3] 中國蝶類志 Monograph of Chinese butterflies, 周堯主編,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4] 郊野情報蝴蝶篇 = Hong Kong Butterflies, 羅益奎(Philip Yik-fui Lo)/許永亮(Wing-leung Hui),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04/06.
[5] 香港生態情報 Daviad Dudgeon / Richard Corlett著, 陳慧聰 譯, 郊野公園之友會, 三聯書局(香港)出版社,
2004/07.
[6] 中國大百科全書 生物學 I, II, III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1~1992.
[7] 北京蝶類原色圖鑑 楊宏, 王春浩, 禹平 著,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4/08.
[8] 蝴蝶 伍杏芳 編著,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5/04.
[9] 臺灣的彩蝶 陳維壽 著, 台北南天書局, 1987.
(c)延陵科學綜合室 Acta
Scientrium Ngensis, 2004.
|